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东南区调研工作会综述
作者: 杨 萍 时间:2014-02-26
明年又将迎来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一项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与新中国同龄,至今已经走过了64年的风雨历程,它反映了新中国各个阶段美术事业发展的成绩,见证了新中国历史变迁的进程。成为“推精品,出人才”的重要渠道,对普及和繁荣我国美术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完善全国美展的机制和运作模式,更好地展示当代美术风貌,中国美协将召开华北片、华南片、西南片、艺委会四次调研会,并拟定《调研提纲》,从学术原则和展览机制两大方面,向各地美协负责人和各艺术门类专家征求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013年4月12日,中国美协在云南昆明召开了西南片调研会。云南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郑明,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贵州美协主席谌宏微,广西美协主席谢麟,湖南美协秘书长旷小津,湖北美协秘书长刘春冰,重庆美协秘书长徐亮,四川常务副主席梁时民,云南美协主席郝平、秘书长张碧伟等七省市美协主席、秘书长,以及云南美协主席团成员、各艺委会主任,来自全国各地参加中国美协赴云南写生团的刘秉江、谢振瓯、任惠中、殷双喜、李伟等30余位画家、理论家也出席了会议。调研会由中国美协展览部主任杜军主持,他强调本次调研的宗旨是坚持具体务实原则,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提出有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
郑明主席作为东道主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表达了全国美术家来云南写生对推动云南的文艺事业,尤其是美术事业的期待。他说,云南气候资源得天独厚,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大家会有不同的感受,现在交通也便利,希望大家多走走多看看,创作出精品力作,把云南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展现出来。
西南七省美协代表首先发言,对中国美协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表示肯定,也针对《调研提纲》内容做了认真的思考,有些省份还召开了主席团会议进行专项讨论。大家认为全国美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它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再深入研究,学术定位更要明确,体现出导向性、时代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并从各省组织者的角度在展览主旨、送件程序、评委组成、评选标准、展出效果、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了很好的建议。
一、展览主旨
谌宏微提出全国美展的规模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越来越多的非议,参与者的怨言,体制外美术圈的不屑和冷嘲,功成名就的画家冷落和漠视。尤其在当今中国美术生态复杂、乱象纷呈的大背景下,全国美展在中国当今社会或在画家心目中的位置究竟如何?我们要思考在功能定位和使命问题上有更大的战略性扩展。首先树立体现中国气派、国家美术的权威形象,明确“中国气派,时代精神”的展览主题,确立一个标准即全面代表中国美术当代发展的最高水平,宣示一个导向即体现中国美术生态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提出一个目标即引导推动未来中国美术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中国美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不应该太过于强调通过大展旨在推出优秀中青年艺术家,因为中国美协举办的所有展览都是这种宗旨。第二,推动美术生态向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发展。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对全国美协系统的一种激励,全国美展成为一面旗帜,使全国美协凝聚成一个大家庭,让参与者有目标、有使命、有荣誉感、有归属感、有参与热情,既要关注到全国层面,关注到美术家层面,也要关注到基层组织,凝聚更广泛的合力,打造全国美协一盘棋的战略格局。
梁时民谈到目前艺术导向弱化的问题,主要现象体现在过于强调艺术的多元化,代表社会主题性作品减少,改革开放的成果表现得少,主题内涵弱化,形式语言强化,如中国画制作细腻、尺幅较大,以细为美,但写意性和艺术性不足。
张碧伟认为全国美展应当体现学术性、大众性、时代性。云南是美术资源大省,却是美术作品小省。他提请大家注意一个现象,如果有的省份一件作品都没有入选,作为一个省的美术工作者,就会失去标杆和目标。
谢麟和旷小津认同全国美展要给时代留下力作。因而每一届全国美展要将倡导的审美标准阐述明确,鼓励真正关注生活、关注时代的作品。当然,艺术要有个性和创作性,当前绘画表现语言丰富,写实、表现、抽象、超现实的,审美标准也不一样,评委也有不同的倾向,要考虑这些多样性的问题,也要考虑到全国美展重点还在架上绘画,因而要坚守各画种的学术标准,在征稿时要明确。
徐亮谈到重庆已经开始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动员工作。他也提出学术原则要在征稿时非常明确地标注。评选时要作为标准,尽量避免评委的主观性。
承办上届油画展区的湖北代表刘春冰说,全国美展是非常重要的、多元的平台,是树立国家形象、倡导艺术创新的一个国家美术品牌,是各方受益的平台。在武汉分展区,50余所高校的师生都受益菲浅。
理论家殷双喜从美术史研究的角度来肯定全国美展的价值和存在必要性。因为美术史家把全国美展作为基础材料来研究当时的美术发展状况。它具有代表性,因而评奖要力推代表时代的作品;它还具有参与性,在重视艺术标准时,要适当关照地区差异。他还谈到全国美展要制定章程和工作细则,面对媒体、公众、专家,可有依据公示信息,避免暗箱操作。
第六届全国美展壁画银奖获得者、油画家刘秉江谈到壁画虽然尺寸大,但是容易被忽略的小画种,在公共建筑里有公共性,但壁画的影响力弱,在全国美展展出时只能是照片、草稿或局部,对壁画在全国范围处于什么地位和水平缺少清晰的认识,学术性概念很不明确。他困惑于这个时代的学术性到底是什么?建议应当从理论上阐述得更明确,有助于确立评判标准。
国画家谢振瓯和任惠中主要谈及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缺失,是百年来的文化缺失的问题。全国美展是是文化传承的展示,应该开辟专区展出这时期最好的写意性作品,以树立标杆。
云南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王首麟补充说,写意精神并不单纯是指写意画,工笔画照样可以体现写意精神,有非常强烈的创作精神和文化内涵。云南民族文化素材非常之多,还深入得还不够。但也出现一种现象,一种风格形成之后,大家都跟着追风。他认为无论从生活中来,还是从传统中来,还是用自己的方式最好,坚持自己的个性。
云南美协副主席赵力中认为全国美展代表一个国家意志的主流,代表一个民族精神的整体力量,必然是一种国家强力和国家精神的彰显。中国美协要倡导这样大气元素,应该树立一面旗帜带领大家,代表我们民族走向世界。
二、送件程序
各省市代表认为分级送件还有其必要性,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办法,好处是全国一盘棋,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体现各地方美协的权威性,鼓励地方发现人才。但送件的数量和分配的方法,的确引起一些意见。郝平和旷小津建议扩大各省送件数,解决名额少的矛盾。
梁时民也谈到每次全国美展前,各地都举办大型省级展览,从中选优送件,因为我们对各个地区画家的作品比较了解。
旷小津介绍了湖南省解决的办法,由于展出场地有限,比如只展出400件,但发800件入选证书,对地方作者来说是对他的成果的肯定。
谢麟还提出体制外的如何送件、如何团结这批画家的问题。建议如果工作量不大的话,能否再设自由投稿收件区,先评照片,作为补充办法。
殷双喜建议承办地区可以增加一些推荐名额,鼓励推动本地区的特色画种的发展。
三、展区划分:
郝平谈到画种之间呈现出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是当代艺术创作思想开放的特征之一,要予以肯定,因为这是符合艺术创造和创新思维的原则,应该尽可能地包容、关注和支持,但应明确划定区域和范围,如果失去本画种的特征,变成过度技术化,背离艺术的本体精神,这不符合创新精神,最终导致走向艺术的反面,其实有碍于艺术的发展。
谌宏微建议设计类应该设立更专业、更独立的全国性设计大展。一个设计展区满足不了现在的涵盖的内容。设计与生活关系密切,评价标准也不同,实用性美术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还建议设立特邀作品展区,展出功成名就的名家和评委的作品,使展览能够体现全面性和当前的最高成就。他认为综合材料更名为实验性艺术展区更恰当,扩大综合材料概念,引导实验艺术向艺术学术的标准看齐,树立国家当代艺术形象。
殷双喜也认为综合画种概念不准确,建议改成综合材料或综合艺术。他还提出展览期间应当设艺术出版物专区,展出史论家的专著,展示近五年美术理论的成果。
刘春冰认为要打开思路,搭建和创新全国美展这个平台,寻找新的钥匙,让大家打破很传统的绘画界限,因为艺术界限已经延展到很多方面,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图像、影像、装置等。年轻艺术家要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湖北非常注重青年艺术家的培养,举办八大美院国画青年展,“非意图——全国青年油画展览”,发现青年人才,也可以让艺术机构受益,成为武汉的美术嘉年华,影响较大,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惠及老百姓,参观人数达13万人次。
四、评选程序
郝平建议采用两级评选制,初评评照片,复评评原作,延长评选时间。分展区交叉评选不妥。分区再进一步细化,版画尺寸应再放宽。评委送件保持现状,体现公平原则。
谌宏微、谢麟和旷小津认为展览评选的程序和机制非常严谨,主要是评委存在利益关系问题、水平问题,建议扩大评委的选择范围,不应集中在某一区域或某一系统内,中直和展区所在地的评委多,获奖机率就大,有些省份没有评委,在省里评为金奖的作品都没有获得入选的资格。至少在三大画种,能否对边远地域适当照顾,各省都应该有评委,应当都有作品入选,体现出代表性和广泛性的问题,也可以化解一些矛盾。建议各省组织者能否直接参展,放至特邀展区,如果质量不行,可提出更换。因为作为地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自己却最终都没有入选,会失去参与热情。
徐亮提出版画尺寸小了些。广大作者在创作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真正愿意做大尺幅的画家都非常的投入,整个作品还是很有想法的,所以在评选的时间上能够保证,并尽可能的提出宝贵意见。
旷小津建议画作尺寸宽度要严格,高度可放宽。
梁时民认为全国美展是只是美术界关注,应当调动当地政府积极性,强调其对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提升展览质量,营造更好的创作氛围。他指出评委构成不合理,院校比重大,应加大地方专家的比重,增加合理性和信任度。作为四川美协要坚持版画的特色,坚持作品的品质和内涵的充实,坚守和发扬要表现黑白刀功技巧,就是坚持我们创作的底线,争取做好的作品。
谢麟说全国美展是代表中国主流美术创作的平台,因而在评委的结构、评委的审美的取向上要能够体现国家美术的主旨。如果评委的结构太过于单一或者是跟时代的判断、跟美协的倡导有出入,将成为一些学术利益集团利用这个平台来瓜分利益的机会。
殷双喜也认同评奖问题突出,与评委有直接关系。建议建立评委库,由中国美协艺委会和地方美协推荐,展览评选前抽取名单,减少被公关的机会,也符合保密规定。往届存在跨画种评委的意见不一的问题,如何解决,艺委会如何发挥作用,值得专题研究和讨论。建议增加史论家、评论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女美术家当评委的比例,年龄段要有老中青的比例,大体上有弹性,不能总是70岁以上的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做评委,他们的经验是可贵的,但是对一些年轻人的作品有隔阂、有距离。综合考量评委会的人数多少适合,因为人数组成会对投票的结果有差异。
刘秉江也提出评委的组成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要动态的变化。评委根据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来衡量入选作品,没有规定的标准,完全是凭感觉,包含了自身多年创作的审美认识,评委的固定造成评选出的作品趣味一致。
刘春冰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要弱化照顾,艺术有自身规律,不能做成固化的平台,否则不能健康地生长。入选也可以松,评奖一定要严。
五、展示效果
刘春冰建议引入策展人或策展团队制,丰富和完善理论和评论建构,评论家也有参与热情。
六、宣传推广
刘春冰介绍本省办展的宣传经验,把大展办成美术的嘉年华,媒体的嘉年华。加大全方位的宣传力度。还举办二维码的观众评选,每件作品都可以让观众通过手机扫描后进行评选,选出他们心目中的金奖。武汉充分利用场馆多的优势每两年举办一次美术节,还将举办首届国际双年展,今年6月在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的对面设湖北馆,参展的15个画家都是年轻人,投入资金宣传青年人才。
谢麟还提出展览后还要进行学术的总结和梳理。建议国家拨付专款收藏获奖作品,留下一段历史。
殷双喜建议设立专项课题,调研国际大展的评选机制和组织的经验,为全国美展提供借鉴。
吴长江书记最后做总结,他向大家通报了上届美展的诸如主办方的变更、展区的划分、画种的增加等一些具体情况。并就大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如全国美展的评委库在上届中已设立,评选前综合各方因素调取组成评委会,并上报组委会批准;入选和评奖数量有严格规定,不可随意更改;评委作品只参展,不能评奖,有些评委作品感觉差,有自身准备不足的原因,也有不同画种的缘故;终评评委是对展区选出的获奖提名作品进行再确认,综合考虑各画种,进行适当的调整;程序化、规范化的《章程》、《展览细则》都在展览组织发动期间向公众发布。
他非常坚定地指出全国美展是中国美术的常设品牌项目,是大家公认的代表主流美术声音的国家级的展览,我们就应该旗帜鲜明地拿出自己的主张,虽说独一性减弱了,在多方美术资源平台都在拓展的时候,我们国家更应该加大投入,拿出办法来改进,在学术标准、展区设定、评选办法、组织程序、收藏、宣传等方面加强力量认真研究,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出好的展览,通过这个平台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历史留下精品力作。也呼吁文化部、中国文联、各地政府等多方美术资源应当形成合力,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加大保障力度。中国美协作为具体组织、承办者,要加强协调工作,因为我们没有别的资源,我们的资源就是为美术家服务好,美术家积极参与我们的工作,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也希望每位美术家与我们一起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在这个时期为推进我们主流美术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四次调研会后,我们将认真研究,形成综合的报告,更科学、更公平地办好全国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