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华北片调研座谈工作会综述

作者: 杨 萍   时间:2014-02-26

 

  为迎接明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协集思广义,已于上半年召开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西南片和艺委会专家调研座谈会。2013年7月4日,华北片调研工作会在中国美协会议室召开。出席的有中直机关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田黎明、北京画院副院长袁武,华北片代表河北省美协主席祁海峰、北京美协常务副主席贺成才、天津美协常务副主席王书平、陕西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吕峻涛、山东美协副主席韦辛夷、吉林美协秘书长孙维国、内蒙古美协秘书长托娅、总政艺术局干事郑小成,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副秘书长张旭光、陶勤,各部室主任。会议由展览部主任杜军主持。


        吴长江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前两次调研座谈会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有些省市积极筹备申办展区的事宜,希望大家对展区的分布和组织程序等具体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通报了文化部领导在召开全国美术工作会议以前专门请美术界两批专家到文化部听取意见,表示要加大力量办好十二届全国美展。吴书记还指出,前不久在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的大展上展出的近期代表性的作品有很多是上届全国美展及中国美协举办的单项展的好作品,所以全国美展作用和影响力不容置疑。中国美协作为承办单位应该把它做得更好,做出亮点。
 

  
       由于此次与会代表都是在各协会做具体组织工作的驻会主席或秘书长,因而也提出在送件和评选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主要就展览组织程序建言献策。


   
       全国美展应体现导向性


    田黎明认为全国美展重要性在于,一是经典性,展示给大众看的作品是可以引导大众审美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因而近年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都可以参加。二是创新,作者如何将创作跟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包括题材上、内容与形式的融入上、语言的创新上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和空间。三是传承,传承和创新应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包括对传统绘画的推进和发展,反映当下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这个传承性包容量非常大。因而他建议:一、特约一些重点画家来参加全国美展。比如针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缺失,可以特约能够强化写意精神的老一辈和比较有成就的中青年作者。二、从美协近年来举办过一些有分量全国展览,比如说新疆题材的、内蒙题材的、青年展中选出一些共识的好作品,作为全国美展的一部分展品。韦辛夷也谈到中国画写意精神的问题,他说通过十一届美展可以发现,写意画占的比例非常少,几百幅展览,写意作品竟然不超过十件。他建议全国美展要确保写意画数量,应当控制入选比例,从而加强写意精神。


       托娅认为关于评选标准,不应该是宏观笼统,而是各个画种都应该有清楚的评选标准,由中国美协各个艺委会认真斟酌制定。

 

    和谐公正的展览,评委的选择最重要


    贺成才指出怎么把这个展览做得和谐、意见少、纰漏少,评委的选择最重要。袁武建议评委的层次、年龄和结构应该拉开距离,包括身份,他指出现在的评委常常是由各地方领导层来担任,这种结构有明显的局限性。王书平也谈到评委一定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就要考虑到评委的来源,既要有资历,又要德尊望重,还要考虑到青年人,因为青年画家的作品比较新颖。特别是评奖出来的作品将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设立荣誉展区或特展,体现五年最高美术水准


      祁海峰和贺成才、李桂平建议设立一个荣誉展区或特展,解决评委和老画家参展的问题,否则老画家出于面子问题不愿意参加,代表不了五年的最高美术水准。贺成才还建议评委还应拿好作品来,可以分层次评选,做特展。


      韦辛夷则提出相反的意见,他认为评委不要送作品,因为评委都是德高望重的,但有些高峰期已经过去了,这就对评选和影响都造成一些矛盾,干脆他们只当裁判员,运动员就当运动员,这样能回避一些东西。

 

       扩大名额限制,提供更大更多的展示平台


    祁海峰建议增加展出规模。因为画家队伍比五年前已经增长,现在的展馆也比五年前发生了变化,可以依据展馆适当的增长展出数量,若一个展区不够,我们可以分成两个区域,当然数量的增长可能在质量上会有影响,但还是应该给更多的美术家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遇。


    孙维国和王书平指出给各地的名额不应该按照行政区域和各省的会员多少来定,因为美术家们对这个展览给予了非常多的重视,也有了很大的投入,怎么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合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应该以作品的好坏定,可能有的会员多,但作品质量上不去,可能有的会员少,而作品好又上不去,应该给这些青年作者创造更多的机会。如果从作品质量来说就需要请中国美协组织专家到各省去看一看整个的进展情况和创作概况。


  李桂平建议评委不占指标的名额,还希望给省里的组织者一些名额,老画家没有入选也影响积极性。


   
  直接评选更有利于选拔优秀作品


  袁武、吕峻涛、孙维国、托娅和李桂平建议各省区送画的环节由中国美协直接派评委去共同选,因为常常有画家反映名额都被当地美协的领导分了,还出现挂名合作的现象,这样很多年轻画家的作品就没有机会参评了。如果下面的作品直接能跟评委见面,给更多的年轻创作者的机会,也避免了很多矛盾。吕峻涛还认为在预展的时候,不要限制名额,只要好的就往上选,这样也可以避免很多矛盾,也解决了老艺术家不愿参加,年轻艺术家积极性又高的矛盾,都以作品质量来评判。

 

展区设置和数量配比应更合理
 

      袁武提出疑问,水彩、水粉、漆画、陶艺是不是值得设一个独立展区?无论是艺术家的比例,还是观众群体都与国画这样的大画种相差很多,如果想要扶持某画种,应重新想办法,而不应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展厅。
 

      托娅建议综合画种的400件数量能否增加一些,因为综合画种包括很多种,如宣传画、漫画、插图、连环画,而且这几年这些画种不太被重视或者作者减少跟这个也有关系,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扶持这几个画种今后的发展。


   
      争办展区热情高


      山东和天津代表都强烈要求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设在本地,并陈述了自身的优势,山东更是总结出五个好,一技术好,二领导好,三设施好,四画家队伍好,五地理位置好。陕西代表也表示,陕西是一个美术大省,美术场馆设施条件比较好,资金也不是问题,陕西有这个条件和能力申办大画种或艺术设计展区。河北代表表示石家庄的交通便利,愿意为中国美协做一些事情,“帮忙不添乱”,愿意承接一些小画种的展区。


   
    作为部队代表的郑小成体现出军人的简洁干练,表态说军队对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非常重视,会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广泛发动创作出好的作品,计划明年八一期间举办军队的美术展览来迎接十二届全国美展。


       另外,作为北漂画家集中地的北京代表贺成才还特别提请关注一下体制外的艺术家,尤其是在北京的体制外的画家和外省画家,应探讨一下有什么好的方式和方法,尽量公开、公平、公正地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中国美协陶勤副秘书长和各部室主任也历经数届全国美展,既有从宏观上重新考虑展览的定位和意义,也有力图想出更好的办法弥补以往出现的不足。


  陶勤提出六条建议,一、全国美展评奖不仅是对美术界,而且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首先评委应该统一思想,在评选时除了专业水准要高,作品思想内涵和价值观一定要提出来,为了增强评委的责任心可以采取实名制评选,而且在网上要公示作品的获奖理由,这样才更能服众。二、名额分配多以各地区拥有的会员数或者是上一届全国美展入选或获奖分配,但各地区创造力量不同,所以可能有八大艺术院校的地区在名额分配的时候可给予适当的倾斜。三、为了防止全国美展变成一个中青年的美展,还是要邀请名家参展。另外要适当吸收实验艺术进入新媒体展区,这样可以体现大展的包容性。送展可以实行两条途径,允许个人直接送电子文件和照片,这个可以作为各地区送选的补充形式,也能够关注到体制外的艺术家。展前办一下高研班,调动一些专家创作的积极性。四、设计类作品应该提倡一些实用性、概念性设计与产业化设计,在评选时应该考虑适当的比例。五、港澳台展区应体现内地对港澳地区美术的影响力,要多发挥港澳地区的中国美协理事的组织作为。六、全国美展研讨会的成果应体现在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的评选中。


  办公室主任刘建首先从全国美展的发展演变谈到目前画种分类的既不合理也不科学的问题。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分画种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而现在情况更加多样和复杂。画种的分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划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以绘画材料来分的,雕塑是以创作方式来区分,而壁画、连环画是以展示方式来区分的,由此出现一些钻空子的事情,比如,上一届的壁画展区有中国画当壁画展的,还有陶艺作品复制了又送雕塑展区的,两个展区都获了奖,才发现这个问题,这些说明按照分画种展出时我们前期要做很多的工作,还很难避免一稿多投。二、评委的问题,应该全国组委会确立了评委的资格后提前一个礼拜通知到其他省担任评委,这样避免一些阻碍因素。三、建议可以分地区展出,比如说东三省设一个展区,还可以避免运输等很多问题。


  会员部副主任张慧芹接续刘建主任提出的分省展出的建议,她认为不妥,她在整理会员资料时发现,第八届全国美展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把各省组织的全省美展作为全国美展的分展区,并作为入选全国美展的资格,但作品质量普遍不高,而且资格认定混乱。


  《美术》杂志副社长张文华认为首先要考虑如何更科学化地制定评委产生的机制,既保证评委的权益又发挥评委应有的作用,比如上届全国美展山东一个作者落选了,他又采用与部队作者合作的方式入选了,还获得了银奖,这个在本地区乃至全国就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有导向性。


  艺委会办公室主任丁杰也转达了上次召开艺委会专家座谈会后收集反馈的意见,希望一是多设立展区,而且有些艺委会如工艺美术、建筑、实验艺委会提出单独设立展区,并有能力承办的愿望,这样对画种的发展非常有好处。二是增加作品的数量,在美术馆允许的情况下,大的画种增加一点,给大家更多的机会。


  外联部主任刘中认为评选作品不在于大,而在于精,有的作品在国外展出由于场地的限制,有一些尺寸比较适度的作品更容易展示。另外希望各个艺委会或者是各个承办展区的省份能够与美协有一个延续的合作,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能够更好地推向世界。


  维权办主任朱凡谈了他的隐忧,他说,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有点像春晚,大家对春晚的期望是越来越高,结果却是越来越失望了,如果全国美展走向这样一个状态真的应该警惕了,我们是不是应该调整思维方式?他建议:一、现在全国展览非常多,我们应该重新调整对作品的认识,也应该对这个平台做调整。现在各省都在做展览创作活动,能不能把各省成果作为一个全国美展,没有评选,也回避了很多矛盾。二、展览平台的设置能够多元一点,从学术上设置一些多元的课题。比如说关于当代性问题、作品的传承问题、国家重大主题问题等等。这个设定不是简单划定一个区域,而是站在全国的高度上去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展示给世界。


  研究部主任吴涛毅谈到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问题之一就是作品数量多、精品少,所以第十二届中国美展要改变这个状态,就是在此基础上突破,要从源头抓起,从创作抓起。一个很好的方法是请专家团到各省市辅导。他从整个美术的平衡发展来考虑,建议应多给一些小画种名额。他认为对有些试验性的不成熟的新生事物,要鼓励,多关注,体现包容性。


  吴书记总结说,全国美展的权威性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前一届经验的基础上拿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展示中国美术界五年来的成就,在发展多元的同时体现出代表中国美术的主流价值观。全国美展设立国外巡展,成为一个配套的大工程,在亚洲的反响特别好,全国美展的效应由国内推到国外。


  由于获奖作品数量固定为160件,因而评奖应当更为慎重且有代表性。因而要解决好评委参展的问题,上一届时,中央领导批示中国美协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中国美协主席团讨论的意见是应鼓励评委参展,评委多数是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当然要提请评委慎重拿作品,要保证高质量。要做好动员工作,避免使全国美展像青年美展,所以这一届我们用特邀的方式,或别的方式,鼓励老艺术家参展。


       当前各省区争办全国美展的势头越来越猛,这是凸显城市文化、推进城市发展和美术发展的良好趋势,我们要认真把大家的意见归纳起来,体现各个省市发展美术的热情。


      还有中国美协要想办法下大力气通过各种途径把第十二届中国美展宣传做得更大。
 

      最后吴长江书记强调组织工作难度大、矛盾多,我们调研的目的也在于希望群策群力在组织方面做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更好地开展下去。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浪微博

  • 中国美术家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