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展”复评综述
作者: 赵昆 时间:2014-07-15
2014年7月15日,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并由中国美协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分展区之一的“综合材料绘画”展区复评工作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美术馆举办。“综合材料绘画”是“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新设画种,展区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展区作品经由全国作者直接投寄,至截稿日期,共收到全国各地5000多件作品。经过初评,共选出417件作品进入复评。
在复评评选前,中国美协组织评委召开了复评评选工作会。参加会议的评委有:评委会主任杨晓阳,副主任胡伟,委员(按姓氏笔画)王书杰、冯斌、刘庆和、祁海峰、宋克、张元、张国君、李耀林、杨劲松、肖谷、陈文光、周长江、郑艺、岳海波、赵云龙、殷双喜、梁宇。监评委员会由总监评杜军,委员王媛、杨萍、李彦鹏、董竟成组成。会议由中国美协展览部副主任董竟成主持。中国美协副秘书长杜军宣读了评选委员会及监评委员会组成名单。会上由中国美协工作人员向评委们宣读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各展区评选及推荐获奖提名作品工作条例》、《监审委员会工作条例》、《评委守则及评选现场注意事项》;介绍了评选办法和评选设备的使用方法。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秘书长王书杰向评委们介绍了综合材料绘画展区的组织、发动及收件情况。
“综合材料绘画展”展区评选委员会副主任胡伟就“综合材料绘画展”展区作品评选学术界定和评选标准进行发言,他表示,这个版块的介定首先是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这个单画种指的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其次是多画种、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胡伟表示,这里所指并非是材料使用的越多越好,材料用的少了就不是综合材料绘画,综合材料绘画是为了扩展以往的一些绘画形式或者技法等的表现,更多体现一些当代艺术的表现特色,来弥补大画种的一些不足。最后,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从评审标准、学术标准等几个方面对评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复评评委会的17位评委在杨晓阳主任、胡伟副主任带领下,本着严肃认真的精神,以及对专业负责的学术态度,反复对进入复评的作品进行讨论和评选。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评委们多次复议,多次投票,尽最大努力不让任何优秀作品落下,同时保证国家级展览入选作品的应有标准和水平。评选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经过几轮投票,最后评出入选作品305件。监评委员会纪律严明,恪尽职守,在每个评选环节加强监督和检查。在评选委员会和监评委员会的领导和委员们,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展”复评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会领导、总监评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委还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谈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展”设立意义、组织筹备情况以及参选作品情况。
评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对“综合材料绘画”画种、展区、作品评选工作等全面情况发表了看法。他表示:“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在中国的美术院校已经普遍发生了,有的院校设置的专业叫“综合绘画”,有的叫“综合材料”,湖北定义为“综合材料绘画”,是比较完整和准确的概念。“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单独设立“综合材料绘画”画种,并设置奖项,其意义在于传统的国、油、版、雕,以及传统的工艺美术范围之外的很多画种和材料,已经无法界定。专门设立“综合材料绘画”展区,使得许多越界的画种,延伸了原来的材料,突破了原来的材料的作品有所展示,弥补了传统画种之外不同材料创新探索和实验性画种无法参展的缺陷,给予艺术家们一个探索的平台,这是全国美展的新突破。此次“综合材料绘画展”展区的复评作品整体令人兴奋。出现很多新材料,新画法,表现出艺术家不同的观念和追求,很多年轻作者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画种的分类和原来画种使用的材料。一方面他们把过去各画种的材料综合起来,一方面是使用原有画种没有使用过的材料,综合原画种材料和突破原有范围的新材料的使用,成为“综合材料绘画”的一个独特特点。
杨晓阳表示,艺术家根据创作主题使用新材料和为了材料而材料的两种现象都有。但大部分的参选作品根据所表现的对象和表现力的需要,突破了原有材料,但也有个别的作品进行纯材料的探索,显示出没有主题,缺少作品的完整性,作品感不强的问题。
杨晓阳认为,“综合材料绘画”已经突破了原来的固有方法,对艺术家们很有启发。如果简单的归纳“综合材料绘画”的内涵,就是在原来所有的画种中无法归类的画种,原来没有用过的材料,原来无法归类的材料,把它们聚合在一起。在“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当中有工艺和制作的成分,但制作手段不是传统工艺;极个别的作品在工艺制作上有新意和匠心,很少有呆板的作家形式,它们与工艺美术和设计的内在要求有所不同,总体显示了对纯艺术的追求。
杨晓阳认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当代性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当代性包括艺术家的关键意识的当代性,以及材料的当代性。当代艺术家认为,老手法已经不能满足表现的需要,他们使用了新材料,或综合老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老材料用新手法,这些情况并存,这些作品还可以归在原来的传统画种。但是,绝大部分作品的作者创作观念和使用新材料是明确的,他们已经从观念的深处有所突破。参加全国美展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希望通过全国美展崭露头角,他们敏感于时代变化,不满足于原来的框架,所以采取新材料很大胆,没有负担,有干劲有创意,从各个方面的切入点都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当代性。“综合材料绘画”是最有希望的,因为时代科技在发展,人的观念在变化,广大观众希望看到新作品,“综合材料绘画”这个画种展区就应运而生,它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年轻作者的心理需要,也是社会和观众的需要。杨晓阳表示,“综合材料绘画”展区作品无论是艺术家使用什么材料,都不是模仿的西方观念,不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翻版,而是中国艺术家在自己生活的土壤上,挖掘自己思想感情与观念,描述当下生存环境,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思想。总体讲,此次参加复评的作品的精神是健康和正面的,评选的总成绩不错,很多“综合材料绘画”实践的各方面表现很充分,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突破和探索作用,希望“综合材料绘画”受到重视,评选出的各个提名奖项在最后的评选中能够胜出,获得大奖。
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胡伟表示,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成立以来,承办了中国美协的几个大展,譬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材料绘画巡回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综合材料绘画展”,展示效果良好,有了相当程度的学术积淀。今天艺术发展体现出多元和包容特点,其次是反映了生活的深度,而生活深度在艺术表现上首先需要在材料技法上的引导,因此形成对材料技法的诉求。“综合材料绘画”主要体现当代艺术表现,就是用今天的语言来诠释传统文化的精髓,譬如“水墨”、“天人合一”、“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等概念。“第十二次全国美展”特别设立“综合材料绘画”展区,通过“综合材料绘画”的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聚合不同的形态,用共同的话语来表示“当代文化是什么”,“当代艺术表现是什么”。同时,“综合材料绘画”展览为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也为广大的艺术家更多参与中国美协的大型展览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20世纪40年代以后,绘画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变得很宽泛,画种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很多界限的打通不仅仅在笔头上,更多体现了观念上,有利于反映当代生活,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美术发展沿着一条主要发展轨道,但是同时也吸纳一些其他的表现形式,来拓展原有画种的规模和形态,而且出现了边缘的延伸。“综合材料绘画”是应时而生,艺术家从材料介入,不完全由画种的概念来考虑艺术创作,突出作品对材料的需要,对艺术思想性的发扬,因此“综合材料绘画”对中国美术发展格局有重要的拓展和补充。
展区总监评、中国美协副秘书长杜军从主办方的角度,全面介绍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展区”复评情况。他表示,“全国美展”共有十三个展区,其中有两个邀请展,七个是由社会直接投稿,还有四个是由各省各展区推荐。“综合材料绘画”是“全国美展”设有奖项的展区中第一个进行复评的展区。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委都赶到石家庄参加评选,在前期初评和复评工作会的讨论中,专家都明确、充分地发表了对“综合材料绘画”评选标准,评选责任的个人意见,产生了基本共识,因此,目前这个展区评选进展非常顺利。“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是历届“全国美展”中规模最大,展区最多的一届。随着国家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无论是“综合材料绘画”、“实验艺术”,以及艺术设计类,都涵盖在全国美展当中。全国的美术家们对“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从今天入围的作品当中,评委们感受到广大美术家的创作热情,使评选有了良好开端,为后面多个展区的复评开了好头。中国美协在整个的评选过程当中,从评选程序和评选机制,以及采用先进的评选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整个评选的监督方面,主办方和承办方工作积极高效,从全国美展组委会、地区承办方和中国美协抽调人员监评,完善监督机制,使整个大展评选活动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中国美协邀请媒体对全国美展的评选过程进行监督和及时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业内的好评。在全国美展筹备前期,中国美协组织全国的专家到各地去观摩指导创作,得到各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评价,全国的美术界不仅看到了中国美协在组织“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工作的全面细致,认真负责,也了解和把握全国各地美术家参与全国美展的创作情况,为今后的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了积极而富有建设意义的工作。
评委、中央美院教授张元从综合材料绘画的所追求的学术性角度谈了看法。他表示,就中国的国情而言,绘画是按照各个画种的分工发展的。但是从绘画的出路上是趋向综合,但是综合本身倒不是一个综合绘画的概念。如果谈论综合绘画的概念,首先看到国、油、版、雕等各个画种都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根基,既有深刻丰富的理论到实践的经验,也积累了重多经典性的作品,因此综合绘画可能还不能替代综合材料的概念。就研究而言,绘画它是离不开造型和色彩,同时材料在传统绘画当中是一个载体的位置,也就是绘画是离不开材料的,绘画通过材料来实现造型和色彩,在传统经验当中的造型和色彩两大语言体系,从具象到抽象,其方位是有时间顺序的。在传统绘画当中,材料语言的概念只是一个载体。现当代艺术创作则力求把材料载体转换成主体,转换成艺术主体和语言主体,这种语言主体的转换,以美术史上的“印象派”为例,“印象派”被命名为一次绘画革命,它的革命性就是它实现了语言秩序的转换,在“印象派”之前,艺术史强调造型语言的主体性,“印象派”之后更强调色彩语言的主体性。“综合材料绘画”的概念是认为绘画唯一的发展和出路的新空间,就是要把载体转换成主体,换句话说,画面当中仍然保持绘画性,但其中的物质性、物质感、物质的审美价值,完全可以转换成主体,这个主体的转换,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材料在生活中是无所不在,我们所说的综合材料不是单纯的绘画材料,如油画材料或中国画材料,它是伴随着人类环境周围所有的材料。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艺术转换,画家毕加索把一辆破旧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卸下来,重新组装做成一个“牛头”,“牛头”是废弃的现成物,实现了艺术的转换,这种物质转换就产生了一种新价值,很不起眼和毫无价值的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创作和发展,转换成一种艺术品,变成有价值的物品,拓展了人类的艺术思维。“综合材料绘画”更多的应体现艺术家的创作上的转换,语言秩序的转换,对语言秩序的关心,这是“综合材料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综合材料绘画”是全国美展第一次设立的画种,有点遗憾的是,有实践成就“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家,没能够进入到这个展览的范围,希望以后“综合材料绘画”展览能够有更多的艺术家的参与,特别是那些有实践成就的艺术家参与。通过此次评选,总体上可以看到“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实践研究当中的新生力量,体现了当下的基本面貌和成果。
评委、河北美协主席祁海峰从展区承办方角度表示,全国美展受到全国的美术家的高度关注。河北能够承办“第12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展览,是中国美协对河北的信任。承接这个任务之后,展区承办方全力以赴地从组织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准备工作。首次承接全国美展,收件即达到5000多件,全国最好的综合材料绘画的作品都汇聚河北,从收件到初评和复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从今天的评选的“综合材料绘画”是高水准的展览,对河北的美术创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使河北的画家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当下“综合材料绘画”创作最前沿状态,把河北美术创作推向更高的起点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使得今后河北美术创作不仅要立足于河北,而且是站在了中国美术发展的前沿状态来进行创作,尤其是对年轻的河北艺术家而言,是难得的机会。
作为理论家参加评委会的殷双喜教授表示,在今天艺术创作中,跨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中国美协成立的“综合材料绘画和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以及高校成立的综合材料绘画教学的机构,全国美展开设“综合材料绘画”的展区,从创作、教学和展出形成了一体化的专业链,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之举,对中国美术发展走向多元化是非常有意义的,“综合材料绘画”展区在推动中国艺术的当代发展的意义重大,前景广阔。“综合材料绘画”第一次做为全国美展的大型展区进行评选,送选作品非常多,参加复评的400多件作品中有许多优秀的材料运用,顾名思义“综合材料”,是将不同的材料用于艺术创作,“综合材料”的本身的材料之美,是重要的呈现因素。艺术家在使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之前,要对材料的特性,材料在人们心目中的惯例,材料如何组合成新的视觉样式,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评委、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周长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绘画的进步很大,尤其在绘画材料语言探索上步伐迈得很快,“综合材料绘画”是在新的绘画领域里艺术家的积极实践,他们做了很多边缘性的突破。边缘性突破带来很多的新鲜感和疑问,因此在此次评选中产生很多困惑,就材料绘画语言而言,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以绘画为主,借用绘画形式语言,加一些材质;第二是以材料为主,突出材料的质地和形式感,呈现材料本身的语言状态;第三是利用材料对应精神语言,用美术家的精神去对应材质(材料)所传递的视觉精神性,以及情感上的感受。这是评委希望能够从材质语言中看到的,某种带有强烈的反映时代精神的语言,展现美术家自身的当下精神面貌。但从总体来看,这个方面美术家做的仍然不够。
周长江表示,首先希望“综合材料绘画”能够验明正身,以展览的形式,让观众看到绘画语言、绘画材质运用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对绘画形式的突破,确定画种存在的意义。其次是普及“综合材料绘画”的语言形象,这是更大意义所在。如果评选出能够兼顾各种各样的材料语言类型的作品,既有观众视觉上习惯的,也有视觉上不习惯的,拓宽我们对绘画、材质语言的理解,对推动中国美术的整体创作大有裨益。在今天,在传统的绘画语言基础上的中国美术创作,较全面地表现当下人的感受已经很困难,而“综合材料绘画”恰恰改善了这样的状况。
评委、中国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副主任李耀林表示,“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个单独的画种呈现,它的本质的意思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画种?主要是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在国际艺术范围里,绘画创作已经打破了画种之间的隔阂、壁垒和束缚。人类在艺术创作的历史过程当中,形成了一套自然的分割,即以材料手段来隔离艺术的创作,成为捆绑在艺术家身上的枷锁,但是艺术发展最终是要打破材料手段的分割来解放艺术家。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打破的意义就是让艺术家使用工具和材料能够自由的创作,获得更大的空间和范围。从这个意义讲,材料和绘画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还是要求艺术家在文化精神层面,在形而上层面有主导的观念,“不择手段”地利用材料和绘画的方式去实现观念。反而言之,如果仅仅呈现艺术材料和样式手段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综合材料绘画”进入全国美展评选序列,使我们从文化精神层面观察今天的艺术创作,是否有更具开拓性和更智慧的作品奉献给全国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