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江书记专访:用美术形式诠释中国梦
作者: 杨萍 时间:2014-02-26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13个展区承办方已经确定,并签约,五年一次的美术盛会即将拉开帷幕。为此,《美术家通讯》副主编杨萍对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进行了专访。
杨萍(以下简称杨):“全国美展”伴随着新中国一同成长,是逢五、逢十国家庆典的同时举办的全国性美术大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已在中国美协网站公示,大展已经正式启动,请您谈一下本届展览的主旨和意义?
吴长江(以下简称吴):今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五部委联合提出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我们也正在向中国文联申报,能够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纳入到这个序列。其实这个主题的美术创作要贯穿到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就是“用美术形式诠释中国梦”。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主旨是中国美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旨非常明确,也就是刘奇葆部长在第八次美代会上对广大美术工作者提出的四点希望:积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高水准的艺术追求,秉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杨:当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全国美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有什么变化和举措?
吴: “出精品、出人才”始终是举办全国美展的重要任务,今年是建国65周年,共11届全国美展为国家美术发展,推举、储备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美术馆补充了各个历史阶段重要的美术藏品。因此我们举全国之力,从最基层开始发动,采取充分措施,调动广大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将举办本省的美术作品展,再经过严格评审选送至各展区,各展区经过初、复评,评选出获奖提名作品,再将获奖提名作品集中到北京进行总评,并举办获奖作品展,向公众展示,所有的组织工作都是围绕选好作品这个方面进行的。我们要在吸取上届美展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再进一步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
去年召开了四次有关做好全国美展的调研工作会,邀请不同区域省份的代表、不同画种的专家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并落实到本届展览的具体实施办法里。确定承办展区后,由杜军副秘书长带队马上组织工作组去考察,实地进行调研,开始展区对接工作,了解各展区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组织以中国美协主席团成员和各门类艺委会专家组成专家组,分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华中、华东等区域,到各省进行作品观摩,一方面了解各地创作情况,督促创作,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创作及展览的问题,包括对作品遴选的质量把关,我觉得这些东西反馈过来,对办好各分展区展览至关重要。
3月中旬,我们还要举办创作动员会,邀请影响比较大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作者,以及一些创作单位的负责人,集中到一起,进行创作总动员,希望他们能够高度重视,花大力气做充分准备,拿出精品。并集中讨论和研究现阶段创作什么样的作品能够体现时代精神。
杨:评选工作是出精品、出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展览导向性的关键环节。评委如何产生,评选程序如何制定?
吴:中国美协现在成立了23家艺术委员会,基本涵盖了各门类艺术的专家资源,加上已有较大影响的著名美术家,已形成比较全面的专家资源库,不论是展区初评、复评,还是最后在北京在总评,每次评选都分门类从专家库中选出评委名单,再上报大展组委会审批产生。经过多年组织展览活动,中国美协形成较完善的评选程序,并开发了更科学、更高效的电子评选系统体现出我们一贯强调的公平、公正、透明原则。本届展览评选时,除了讨论过程要保密之外,整个评选过程,我们主动邀请媒体介入,全程拍摄视频向社会公开,增加更大的透明度。包括针对金奖作品,要求评委撰写出获奖的评价,并向社会公布,也要接受社会的监督。金奖就是我们推出的样板,更明确地体现出我们的宗旨。
今年我们已开通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官方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与雅昌艺术集团合作开通第十二届全国美展PC版官网,移动IOS、IPAD、安卓版官网,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有关全国美展的资讯和作品。并欢迎观众对我们的作品进行评价,也有利于督促各展区的评委认真履行职责,认真评选,选出最好的作品。这对于评委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对评委们的学术水准、认知能力、整体把握能力都是很大考验。
杨:这次评奖也所变化,请您谈谈缘由。
吴:这届获奖作品层级将在北京总评时产生,各分展区只是选出获奖提名作品。实际上是把各展区推荐的优秀作品进行再做一次梳理。由于国家对奖项评比总量有明确规定,总共160件获奖作品,其中10件金奖、20件银奖、30件铜奖、100件优秀奖,我们要按规定严格执行,13个展区都不一定每个展区都能产生金奖,因此本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竞争将非常激烈。
杨:今年也是首次向获奖者发放奖金。
吴:国家现在对文化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并设立国家艺术发展基金。这届全国美展拨出专款用以奖励获奖作者,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
杨:实验艺术展区首次纳入到全国美展,是基于什么考虑?
吴:实验艺术展区就是想吸引更多年轻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各种实验性的艺术探索也有几十年积累了,推出这个展区也有意义,可以团结更多的在传统绘画领域以外的有成就的青年美术家。
杨:采取是专家提名的方式。
吴:这次本身也是一次探索性的实践。这种方式比较稳妥,由实验艺术委员会通过专家论证把中国比较有代表性、比较健康的实验性作品集中展出,给公众呈现出一个面貌。将来肯定不是这样,规模要逐步扩大,形式也会改变。
杨:看《展览实施细则》,今年在尺寸和奖项数量上做了严格规定,为什么?
吴:这个很正常,哪种形式展览都会有自己特点规定,并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的评选,一个有利于是展区组织工作,二是后续的获奖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还有国外的巡展,要考虑到场馆本身的承载力。如果将来国家美术馆建成了,可能全国美展形式都得改变。
另外也要注意近些年来有些展览出现的“作品求大而且语言空洞”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画面表面效果。作品的质量不于体量的大小,最重要的是作品内在的艺术水平如何。艺术创作还是要深入,讲究精神内涵,否则尺幅再大,也很空,没有艺术价值。
杨:参展作品怎么来平衡主旋律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
吴:评委们在评选时会很好地把握,主旋律不是生硬地空喊口号,而是在艺术表现上体现主流价值、健康向上、艺术精湛的美术作品。比如说上届全国美展的陈治、武欣的《零点》,妻子洗完头接听电话,丈夫在一旁玩电脑,表现了很温馨的青年人的自然的生活情景。孙震生的《回信》,记述了受资助的高原藏族孩子们给解放军写信的场景。白展望的《壹玖肆玖》,就是刻画了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站在金刚桥上,但却将战争的残酷、人生的胜利充分表现出来,画面呈现出一股向上的精气神,就是对建国60年一个回应。类似这样的作品表达主题比较清晰,艺术水平也高,所以得到公认。
杨:您对本届全国美展有什么期望?
吴:一是表现现实题材的作品多,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用艺术的形式反映这种社会的变革,反映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二是期待有更多的不熟悉的、不知名的青年作者拿出好作品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变化和人民的精神风貌,这是我们美术工作者责无旁贷要承担的时代任务。